pugWoo's Life   All-Posts  About

一个好产品具备的要素

2014年,我第一次换工作,面试了很多家公司。其中有一家公司做了一款主打产品“第一次”,它是类似朋友圈样式的微博,用户以发图片加感想文字为主,记录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感受。例如,第一次上大学、第一次去某个城市、第一次谈恋爱、第一次有小孩等等,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美好,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。当时我就觉得,回忆就像一杯美酒,越久越醇香,当你再回头品味时,还是忘不了当初那份懵懂。所以,这个产品就是一个酝酿美酒的酒窖。

刚上线时,该软件的用户交流还算活跃,第一次的事情总是能让人感到好奇,用户留下很多评论这问问那了解了解,甚至成为好友结伴而行。但是,这样就是一个好产品吗?我思考了好久发现这款软件有一个缺陷,它没有解决用户多大的痛点。用户因为好奇安装这个软件,看了好奇的图片和故事,心里感到很向往。这对于用户而言是闲底下打发时间的做法,无论给用户带来知识价值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有限的,毕竟都是新手的感言。所以,当用户有什么问题寻求解决时,几乎不会想到这个软件。也就是说,没有太多场景触发用户想起来要打开使用这款软件。

1. trigger

所以我觉得,“触发用户打开使用”是一个好产品的必要条件,我叫这个条件为trigger。基于这样的定义,我分析了一些trigger很强的产品:

  1. 当你想知道现在自己在哪里,想坐车去某个地方时,你会打开地图类软件。

  2. 当你想了解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时,你会打开新闻类软件。基本上大多数的资讯类产品都属于这个,当然每个人感兴趣的资讯不一样,所以这一类有很多垂直化产品。

  3. 如果你习惯在网上充值话费,当电话费快用完了就会想起微信支付。同样,当需要取现金时,会想起把钱从微众银行转回银行卡。

  4. 如果你刚好在等公交车,等了好久了车都没来,我想你一定非常希望有一款软件可以查下车到哪了。

  5. 如果你经常从团购中享受周边美食的介绍和优惠,那么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你会不会打开软件看看有啥好吃有啥优惠?

  6. 当你想和某人联系,想拍个视频或图片给他看时,微信是不是唯一选择?

可以看出,trigger就是当你很想解决一个问题时所推动你去寻求解决的动力。trigger需要培养的用户习惯,当用户遇到某类问题时,脑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用什么软件解决。这个效果和广告让人记住品牌有相似之处。

2. linker

微信、QQ是非常成功的产品。它们满足trigger的同时,产品中用户产生的内容和信息交流都非常丰富活跃。当大部分人都使用微信时,其它类微信类的软件第一个大难题就是用户壁垒。我把这项条件称为linker。我这样定义它:用户在一款产品中的连结和互动。

这类linker很强的软件,用户粘性很高。用户是这类软件的核心资产,当然用户产生的内容也是核心资产。linker本身会带动出一种强trigger,还是以QQ为例,当你和网友聊得很熟之后,你要找他,你自然会想到QQ,他要找你,他会发QQ过来,QQ消息过来本身就是一种trigger,让你去打开软件去看消息。

再举一个例子,淘宝的trigger很强,当人需要在买点什么时,可能会想起网上买,而一旦想要在网上买,基本都会去淘宝搜。那它的linker在哪里呢?客户之间看起来没有太强烈的互动,实际上,淘宝上基于商品的大量成交记录和评论,就是强linker的体现。

所以,如果一款产品有好的trigger和linker,那它至少满足一个好产品需要的两个前提。但是好多情况下两者很难都有,两个中有一个特别突出也会是一款不错的产品。

按trigger和linker的思路看看一些产品,例如网易云音乐: - trigger: 想听歌,网易云音乐歌曲很多很全很专业、高品质和高体验 - linker: 电台节目、歌单、歌曲评论、歌曲排名、个性化推荐歌曲(大数据)

3. 用户主动周期性的trigger很困难

有类产品,帮助用户记账,一般是线下购买的东西花费的钱。只有用户将所有帐都记上,软件每个周期做的支出分析才有参考意义。问题在于,让用户养成每花一笔钱都要记一下的习惯并不容易,不排除有非常乐于记录的用户,多半是由于对支出比较在意。

更困难的情况是,要让用户周期性在某个时间点自发地做一些动作,而每次做完之后又没有太大的激励。

当出现这种trigger时,可以考虑降低周期,降低频次,降低用户忘记的代价,提高激励。

备注

  1. 截止2015-05-06,“第一次”在华为市场下载15万次,3颗星;在腾讯市场下载6万次,4.5颗星。